七夕,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节日。这一天的晚上,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要在星空里、鹊桥上相会……这么浪漫的约会地点,这么浪漫的约会方式,确实让人羡慕啊。不过,最打动我们的,还是他们面对爱情的矢志不渝的态度。
所以,在七夕,会有不少习俗活动。是祝福,也是祈福。祝福他们的爱情,祈求我们的幸福。
七夕的习俗是什么?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?各个地区七夕节的习俗有什么不一样?
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,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,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,故而人们称这天为“乞巧节”或“少女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,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。在这一天晚上,妇女们穿针乞巧、礼拜七姐、祈祷美满生活,仪式虔诚而隆重。
至于具体的七夕的习俗,主要有以下这些:
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,始于汉,流于后世。
《西京杂记》说: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具习之。”
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,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,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。
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说:“七月七日,各捉蜘蛛于小盒中,至晓开;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。密者言巧多,稀者言巧少。民间亦效之”
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,源于穿针,又不同于穿针,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。
明刘侗、于奕正的《帝京景物略》说:“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。妇女曝盎水日中,顷之,水膜生面,绣针投之则浮,看水底针影。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,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,谓乞得巧;其影粗如锤、细如丝、直如轴蜡,此拙征矣。”
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,在七夕前几天,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,播下粟米的种子,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,再摆一些小茅屋、花木在上面,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,称为“壳板”,或将绿豆、小豆、小麦等浸于磁碗中,等它长出敷寸的芽,再以红、蓝丝绳扎成一束,称为“种生”,又叫“五生盆”或“生花盆”。
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,又叫“ 贺牛生日”。此习俗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传说中那老牛的牺牲精神。
晒书晒衣 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》卷二十五说,七月七日人人晒书,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,人家问他为什么,他回答:“我晒书”。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,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。
供奉“磨喝乐”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,即小泥偶,其形象多为穿荷叶半臂衣裙,手持荷叶。
拜织女 “拜织女”纯是少女、少妇们的事。
一般是五六人,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。举行的仪式,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,桌子上置茶、酒、水果、五子(桂圆、红枣、榛子、花生,瓜子)等祭品;又有鲜花几朵,束红纸,插瓶子里,花前置一个小香炉。她们斋戒一天、沐浴停当后,准时到主办的家里来,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,一边吃花生、瓜子,一边朝着织女星座,默念自己的心事。
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,以巧果最为出名。巧果又名“乞巧果子”,款式极多。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。
如今浙江的杭州、宁波、温州等地,在七夕这一天,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,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“巧果”。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,摆上巧果、莲蓬、白藕、红菱等,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。
七姐诞 广州旧时过七夕节是非常热闹的。
宋人刘克庄曾有诗咏道:“瓜果跽拳祝,喉罗朴卖声。粤人重巧夕,灯光到天明。”七夕晚(广州人多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),姑娘们穿上新衣服,戴上新首饰,连指甲也涂上了红色……一切都安排停当以后,姑娘们便焚香点烛,对星空跪拜,称为“迎仙”。自三更至五更,要连拜七次。
染指甲 染指甲的习俗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,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、广东两地,也有此风。
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,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,用花草染指甲,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年青美丽,而且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。
女子洗发 女子七夕洗发,也是特别的习俗。在湖南、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。
这项习俗,大约和七夕“圣水”的信仰有关。人们认为,七夕这天取泉水、河水,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,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。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,也就有了特殊意义,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,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。
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,在七夕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,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,谓之巧姑,不但要供瓜果,还栽种豆苗、青葱等。
在传统节日里,七夕虽然不如端午节、中秋节等节日那么盛行,不过这些七夕的习俗确实非常有意思啊。
当然,我们过七夕不用整得这么复杂和隆重。不管是找到了爱情的,还是在期待爱情的,都可以在七夕那晚,看看璀璨的星空,许下我们的愿望,祝福我们的爱情。
上一篇:慕斯蛋糕可以放多久?
下一篇:8寸蛋糕够几个人吃?